知名專業餐飲設計師分享2019年主題餐廳火鍋店發展趨勢以及投資建議一、餐飲市場的多元化
1.全國乃至全世界華人餐飲市場將會越來越繁榮,目前全國有餐飲許可備案工商登記的單位達到了近500萬家,從業人員超過了2000萬。
2018年全國餐飲業的零售總額達到了39644億元,增長率是10.7%,增速超過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。可見,未來的餐飲行業將迎來一系列更加繁榮多元化的發展,這是時代和市場經濟的自然選擇。
從投資方角度來看:
隨著房地產市場趨于穩定,越來越多手握鈔票的投資人開始尋找新的機會。門檻相對較低、現金流大、回本快的餐飲行業,就是最好的選擇。大數據顯示,全國商業綜合體對餐飲招商的比例,已經由20%提升到了48%。一線城市的CBD商場中幾乎一半都是餐廳,投資者的眼睛在看哪里,已經一目了然。
從消費者角度來看:
我們也不難發現,人們的消費觀念正在改變,而且“壓力大”則成為城市人口生活的主旋律。相對于耗費大量金錢與時間的旅游、玩樂,逛吃逛吃反而成為了排解生活都市工作壓力最好的選擇。就像成都的一家品牌火鍋廣告詞一樣,沒有啥子不開心是吃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,有就吃兩頓。
從就業者角度來看:
2018年下旬很多知名公司相繼曝出裁員消息。隨著社會閑賦人員的增多,餐飲因其自身的經營優勢,很有可能會吸引一大批跨界創業人的涌入,幾乎離不開抱團取暖的合作方式以及更理智的模式選擇。
2.餐飲品牌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
而當市場上的餐飲企業增多,競爭加劇的同時,也將催生出更多的創新機會。比如在前幾年正餐作為主流時,顧大姐正宗鋼管廠五區小郡肝串串香、集漁泰式海鮮火鍋、九鍋一堂酸菜魚、蛙牛公社蛙蛙雞、味之絕美蛙魚頭等品牌選擇了產品細分的方向,逆流而生;而后連鎖重口味主題火鍋悄然高效興起,大龍燚、小龍坎、電臺巷、蜀大俠等品牌就選擇以“給產品增加綜合附加值”的方式,做出了自身口碑化IP化的品牌特色;擁擠的市場勢必會反推行業的創新,正所謂時局造英雄,重壓之下,必定有能集思廣益之人。加上隨著價值觀的多元發展、技術應用的場景化與普及化,我們相信未來餐飲行業將會涌現出層出不窮的創新。
二、餐飲從業者的硬實力以及新模式
餐飲行業目前的局勢,正如一場盛大的運動比賽。各式各樣的選手躍躍欲試,但大部分都在中途倒下,只有一直穩定發揮的少部分還在堅持。全聚德、狗不理這樣的老字號雖然底子好,一開始跑在前面,但現在卻漸漸體力不支,正在被大部隊遠遠地甩開;趙小姐不等位、泡面小食堂等網紅品牌,光鮮的外表給了他們助力,卻因為沒有過硬的實力,在爆發一瞬間后就快速凋零;也有一些品牌雖然起步較晚,但依靠著創新以及產品實力,迅速實現了逆襲與超越。這種場景未來必將持續,而且隨著加入這場運動賽事的品牌越來越多,原本賽道中的成員,只要稍有閃失便會被淘汰。
巨變的環境會帶來更多挑戰,但是同時也會帶來很多誘惑。如果僅僅是為了短期利潤,或者采用機會主義的價值判斷,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。越是在動蕩的時候,越要堅守企業的基本價值觀和核心競爭力,符合長期發展利益也唯有此,才可以擁有內在的驅動力量,去完成沖刺式的馬拉松長跑。
三、消費者最關心的東西:價值
隨著餐飲行業百花齊放,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,同時會生活有個性很洋氣的精神消費也成為年輕人從眾消費的主流。這就導致消費者由“價格敏感”轉變為了“價值敏感”。不少被稱為“黑馬”的餐飲品牌正是因其提供的獨到價值,而備受消費者矚目。就拿近年大紅的火鍋新秀,鋼管廠五區小郡肝串串香、馬路邊邊麻辣燙、集漁泰式海鮮火鍋來說。在消費者認可的傳統火鍋基礎上,融合了生活化的記憶元素和網紅風格,同時提供特色的環境、新鮮的食材、過硬的產品,并配套推出各式各樣的體驗化標簽化營運品牌服務。
這些要素幾乎完美契合了都市年輕女性的偏好,在消費者心中達成價值大于價格的觀念。而打造產品價值的核心,就在于針對消費者需求。
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,但傳統餐飲人大多被拘泥于消費者顯性需求,而忽略了隱性需求。比如消費者說“只要好吃就行”,不少從業者就將其作為金科玉律,只注重味道。最后卻發現,味道再好,卻依然干不過味道一般的網紅店。海底撈、小米手機,做的都是價值生意,這在未來也將是餐飲行業的主流。畢竟,不論是那個時代的消費者,超預期的消費體驗都能贏得他們的好感。
四、餐飲老板需要聚焦
那些在馬拉松中被快速淘汰的品牌,以及那些找不到自身真正價值的品牌,大多是犯了一個餐飲行業的原罪——不理解餐飲本身。比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:我開了一家堂食店,但外賣看起來很賺錢,我要不要外賣業務上花心思?但事實上,對于堂食店而言,外賣并非核心,核心是品牌有沒有可能跟顧客之間建立起真正的聯系。外賣只是形式,你的價值在于堂食。這種猶豫在過去比比皆是,比如讀家附近的一家中餐,最開始做串串,后來又加入了烤肉,最后做起了小龍蝦......
隨著餐飲從業者普遍素質地提高,將會有更多的從業者理解到其中的商業邏輯,在“適合”與“力所能及”的前提之下,帶領餐飲聚焦于生活本身。
五、號召力強的品牌運營者更大度,更愿意抱團發展共生共贏
科特勒所言,“把獨享當作目標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,包容性才是商品游戲的新主題。”在巨變的商業環境中,幾乎每個企業都在商業的各個領域建立了生態網絡聯盟,每個聯盟都力圖通過建立伙伴關系達到總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。
餐飲行業也正在漸漸趨向與這種模式。比如今年國慶節期間,由大龍燚火鍋聯合成都68家餐飲企業,一起舉辦了“成都錦鯉”活動,這次活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。上周,大龍燚又與集漁、烤匠、馬路邊邊等人氣餐飲品牌聯合舉行了全店半價活動。
自大眾點評與美團合并,一家獨大的平臺給餐飲企業的壓力日益加劇,像這樣抱團取暖的策略,未來將會越來越多。蘋果令人震驚的異軍突起,一方面源于喬布斯的卓越指引,另外一方面源于蘋果創建的包含眾多軟件開發商的生態網絡。它為眾多的軟件開發商開辟了全新的路徑,獲得了與用戶直接互動的機會。
我們也堅持認為“聯合比擁有重要”,“核心是分享也是協同”!